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深夜八卦: 《浴血榮光》評論 | 張博涵:《浴血榮光》的微觀敘事與情感敘事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


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

——《浴血榮光》的微觀敘事與情感敘事


張博涵

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是毛主席在井岡山艱苦卓絕的斗爭歲月中提出的,是中國革命力量由小到大、由弱到強的生動詮釋,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《浴血榮光》的敘事手法正恰合這一思想。

該劇大膽破繭,以小述大,跳出宏大歷史線性鋪陳的傳統敘事,以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的深邃思想為魂,采用“微觀敘事”,將革命敘事拆解為無數個體生命在歷史洪流中的命運抉擇;采用“情感敘事”,將歷史時間拆解為人物心理弧線,時間長度被壓縮為情感密度,與“微觀敘事”雙軌並進,讓一個個渺小生命成為照亮觀眾心路的熒幕星火。

《浴血榮光》將鏡頭探入1927—1935年那段血火交織的革命初創歲月,將宏大遙遠的歷史符號,凝成一個個在黑夜中執火前行的鮮活生命,織就了一部既有歷史筋骨又有血肉溫度的革命史詩。


“微觀敘事”下的人民史觀

《浴血榮光》在部分情節采用的“微觀敘事”如一把鑰匙,開啟了理解革命歲月人民史觀的大門。該劇並沒有止步於傳統革命歷史劇“偉人中心”的敘事范式,而是創造性的采用“平民視角”重構革命記憶。劇中閩西長汀的街巷深處,由演員孫維民飾演的林裁縫形象,堪稱人民史觀的完美注腳。

林裁縫一家出身貧苦,原本過著食不果腹、居無定所的逃亡生活,直至共產黨的到來,他們在共產黨的幫助下開起了一家裁縫鋪,過起了靠手藝吃飯的生活。


林家裁縫鋪表面是縫補衣物的小作坊,實際則是危機四伏的地下交通站。林育才夫婦以裁縫身份為掩護,默默承擔著傳遞情報、組織農會、縫制軍服的重任。這一巧妙設定,將宏大革命根植於市井煙火之中。林育才一針一線縫補軍裝的鏡頭,無聲訴說著“人民為軍隊輸血”、在生活中參與革命的紅色真理。

當斗爭的號角吹響,抉擇的重錘便落在這個平凡家庭的肩上。兩個兒子相繼決然參軍,小小的裁縫店內頓時彌漫著復雜而濃烈的情感。父親強忍不舍,一邊忙著手上的活計,一邊用盡可能平靜的語調叮囑著即將遠行的兒子;母親坐在一旁,顫抖著手指為兒子納制遠行的布鞋。這一刻,千般的眷戀與萬般的決絕相交織。這“革命薪火相傳”的瞬間,被具象為血脈的延續與家國大義的抉擇。林家的故事,正是千千萬萬普通家庭的縮影。他們是歷史的基石,是革命得以燎原的深厚土壤。

《浴血榮光》中的這種聚焦於平凡的視角,其力量不僅在於展現人民對於革命的基礎性作用,更在於重塑了我們看待革命者的目光。這種“微觀敘事”的邏輯,同樣深刻影響著對於領袖人物的刻畫。劇作中對於革命領袖的塑造采用“去神化”處理,大膽呈現革命領袖作為“人”的復雜面相。例如,在南昌起義前夜令人窒息的重壓下,周恩來在面對“如果失敗了怎麼辦”的詰問時,眼中晃過的片刻彷徨與沉重;當賀龍同志談及犧牲的家人時,眼角閃過不易察覺卻真實的淚光。這些“非英雄化”的細節,讓偉大回歸真實。正如劇中毛澤東對瞿秋白發出的感慨:“我們不是神佛,只是願把血肉煉作火種的凡人。” 正是這種會疼、會怕、會猶豫,卻依然選擇為信仰燃燒的“不完美的偉大”,才讓人物的精神弧光格外耀眼。正是當他們克服內心的脆弱,依然選擇義無反顧的前行時,那份革命意志才顯得尤為崇高與震撼人心。

當林育才夫婦在不舍中送別骨肉,當革命者們在情感的波瀾後選擇堅定前行時,他們都讓我們觸摸到了史家筆下所無法傳遞的“血之溫度”,那並非是英雄主義的炫目焰火,而是千萬普通人用恐懼、猶疑與眷戀鍛燒出的生命星火。這便是“微觀敘事”下的人民史觀——革命,是千萬個家庭的呼吸、溫度與抉擇,是無數血肉之軀共同鑄就的榮光。
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     還沒人說話啊,我想來說幾句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65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.0013 秒